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告别2022,回望中国电影这三年(3)

时间:2023-01-13 11:51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体现在2022年,尽管这一年是疫情以来市场最艰难的一年,但头部电影的各个量级分布还是相对均衡的。除了《水门桥》《独行月球》两部重工业大片坐镇上下半年之外,20亿+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10亿+的《人生大事》《万里归途》《奇迹·笨小孩》也在不同档期中发挥了领跑市场的作用。


但头部项目领跑的另一面,我们不可以忽视非档期以及中腰部电影的观众吸引力进一步流失。


头部影片往往具备更强的基本盘,又大多倾向于进入热门档期,叠加产能下降的影响后,无形之中也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习惯。近三年来,观众观影明显更向头部、热门档期集中,加剧了市场的两极分化。


直面全新宣发环境



中游宣发环节也同样直面着“变数”。


影片定档周期的普遍缩减对影片宣发提出了更大挑战。挑战亦是机遇,可以看到,在过去一年里,一些熟悉的宣发玩法也被赋予了更多价值。


以点映为例,从前在电影宣传过程中主要用来提前释放口碑,而在2022年,点映还有了填补市场、抢占场次、提前服务核心受众等多种宣发功能。“以映代宣”成为了应对之策。


在去年暑期档压轴登场的《独行月球》,就依靠映前两天大规模点映迅速提升了映前热度,同时完成了初步的口碑扩散工作。而高效的点映、宽松的档期、普适的题材,最终也帮助这部影片超越2018年的《西虹市首富》刷新麻花电影票房记录。


除了这部影片之外,还有《人生大事》《明日战记》《阿凡达2》等多部影片也依靠点映获得了不错的市场表现。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传统的映前宣发手段,去年片方还普遍选择了映后长线宣发策略,以弥补定档、宣发周期过短的负面影响。


另外可以观察到,得益于新片稀少、市场宽松以及观众观影需求的长期存在,也促使很多在今年上映的优势类型影片走出票房长线。


比如刚需类型喜剧,《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在上映第18周票房和市占双双回升;又如《新蝙蝠侠》《坏蛋联盟》《航海王》等中体量影片,在多个档期弥补了观众日常观影需求。


优质类型片也有惊喜,像暑期档黑马《隐入尘烟》,作为一部小众文艺片,在首日票房仅34万的情况下,在上映视频平台之后二次发酵,最终拿下了1.09亿的票房成绩。


诚然,普遍的映前短线宣发对不少影片带来了挑战,然而在2022年预售期不足10天的电影中,有十部仍取得了千万级别的首日预售票房。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