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潮水褪去后,跨年晚会正在找到新的活法(4)
走出流量思维,真正靠内容争取观众的认可,是行业在2022年已经明确的方向。过去两年里,这种思维转换发生在长视频剧综领域,而现在需要跨年晚会进一步跟上。明星堆砌或许是粉丝的狂欢,但好内容的出圈才可能是平台的胜利,算流量或者经济账都是如此。
找准跨年晚会新的核心竞争力
其实从《2019最美的夜》开始,如何实现晚会的“网感”就已经是各家的课题,其实质就是实现讨论热度的内容思维。比如近两年出圈的河南春晚,以国风与视觉系的舞美,搭配技术手段实现了传统文化“美”的出圈,和B站跨晚的内容逻辑有很多一致性。
从今年的跨晚也不难看到,各家都有对这些成功经验的参考。比如视觉系风格的增强,技术手段如现实与虚拟拍摄交替、各类XR技术的应用、“虚拟人”演出等,都突破了传统的舞台概念,带来了更丰富的空间感和沉浸感,这些变化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或许在于,这虽然丰富了舞台质感,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内容观感,一定程度上有些本末倒置;另一方面,技术层面的突破并不能带来真正的辨识度。
为自己的晚会找到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比如河南台的“奇妙游”系列,是结合了中原地区的文化厚重的特质做了年轻化;而B站的成功也有其特殊性,优势在于社区画像更鲜明、内容定位也更明确,网络平台的属性也比较适配更年轻化的表达。
这其实决定了B站的有些节目是只对平台有效的,比如今年《只此青绿》团队打造的舞剧新作《咏春》做线上首演,放在其他平台或许需要考虑一段13分钟的舞剧会让多少观众换台,但在B站就是成立的;周深一晚上串了四台晚会,但《四大名著连连看》这种“整活”也只在B站玩。
而且包括周深在内,这些演员很多都是B站UP主,这让晚会本身有着B站内部共创的性质,也从根本逻辑上实现了与平台生态的联动。
比如结合平台热点,有了2021年的《让子弹飞》舞蹈,今年的《没有人能在我的BGM里打败我》和联动童年动画的《中国人不蹦洋迪》;平台UP主的广泛参与,除了主持人@盗月社食遇记,多个节目也标注了灵感来自B站用户,@画师杉泽还为《山海图》创作了道具画。
所以B站晚会出现二次元文化、国风文化等,是基于对平台受众喜好的响应,而有了这种共识,可视化歌舞和舞台技术才能找到依托、发挥效果。以经典为IP的《山海图》,由北大陈连山教授任节目指导,以神兽文鳐鱼、凤凰等为意象,如此节目深度并非所有娱乐晚会都适配。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