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潮水褪去后,跨年晚会正在找到新的活法(2)
办一台出圈的跨年晚会
需要内容思维
今年跨年,汪涵回忆起2005年湖南卫视首次举办的跨年晚会,在某种程度上那更像是彼时爆火的李宇春、周笔畅等一批“超女”的新年歌会,也正是从这年开始,头部明星资源成为跨年晚会必备的“硬通货”。
伴随着央视与各大卫视先后加入跨年晚会的竞争,难以避免的问题就是内容同质化,尤其是流量明星业态出现之后,各家的跨晚实质上成为一种对有限资源争夺的竞争内卷,牵引的核心受众也成为粉丝群体。
2008年前后,主打“潮流”的跨年晚会已经成为央视和各大头部卫视的必争之地,据报道2010年十几家卫视跨年夜为争夺明星资源烧掉不下2亿元;艾薇儿首次参加江苏卫视跨年晚会的2012年,已经足足有19台晚会争锋。
2014年“流量元年”之后,唯流量论主导着晚会生态,就此出现了同一艺人、同一首歌在不同卫视多次出现的场面,2019年的跨年演唱会《野狼Disco》唱了四次;同时,在这些主打“跨年演唱会”的活动中,专业技能较差的流量明星也极大拉低了路人观众的体验。
片面追求明星的结果就是各家平台缺乏记忆点,也很难打造品牌。而即使是流量层面也行不通,当粉丝们拿着精心制作的时间表在几大卫视间切换,已经意味着这笔流量转化生意的失灵。
能看到今年各平台都有意做出一些调整,但依然是有限的。
比如选曲上,《孤勇者》也在北京卫视、江苏卫视分别唱响;以明星主导的节目逻辑也普遍存在,比如江苏台先后四次放出阵容信息,依然以码明星为主要吸引力;而一夜过后,各类“难听”、“车祸现场”的盘点视频也如期而至。一切似乎没有多少改变。
而对于网络视频平台,在这种修罗场打开局面也并不容易。
事实上,在2019年B站跨年晚会爆火之后,在线视频平台自然不愿放过风口,先后试图入局抢夺年轻观众的口碑,腾讯视频、优酷等还有结合脱口秀、文化节目等优势内容的创新。但今年降本增效之后,这些跨年活动都已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就在于,目前的内容受众比较固定,很难和头部晚会争流,影响力相对有限;而如果从头开始打造品牌、晚会项目,视频平台已经不愿承担这样的重投入。
就连B站自己,也不免在流量狂热的年代里 “走过一段弯路”。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