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这或许是上海美影厂归来的最好时候(3)

时间:2023-01-13 11:53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大闹天宫》剧照

 

巅峰期的上美影,其所产出的前四部长片《大闹天宫》(1961)、《哪吒闹海》(1979)、《天书奇谭》(1983)和《金猴降妖》,在豆瓣的评分分别达到9.3分、9分、9.2分、9.1分。

 

而这些作品也都深度结合了彼时观众的价值认同,甚至一直影响到了今天的流行文化。从《大闹天宫》开始,《西游记》原著里的猴妖才成了战天斗地的英雄;《哪吒闹海》开始,“剔骨还父”的愚孝故事才有了震撼人心的悲壮,甚至成为了痛仰乐队的logo。

 

 

这些创造,在当年的世界动画领域有个专有名词:“中国学派”。如今,这种内容的光华,我们或可从《中国奇谭》里瞥见冰山一角。

 

来去之间

一场动画市场的沧海桑田

 

 

1984年,宫崎骏和高畑勋访问上海美影厂,准备向这个心目中的动画宝库赠送刚刚完成的《风之谷》的拷贝。但这场会谈让他们很失望,上美影高层一直在询问他们日本动画产业的酬金制度。

 

上海美影厂80年代初的领导班子,左一为时任顾问的特伟

 

高畑勋后来回忆:“他们希望建立日本的计件薪酬制度,我们感到失望,一旦计件付酬,他们就再也拍不出中国学派的影片了。”

 

站在1980年代的风口上,上美影很迷茫。那时,每年厂里要承担350分钟电视动画的生产计划,而这已经意味着1000多人的厂子需要连轴转。代表艺术高峰的美术短片叫停了,工人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里,也不再愿意拿厂里的死工资。

 

伴随着《黑猫警长》《葫芦娃》《阿凡提的故事》《魔方大厦》《鸭子侦探》等童年记忆出厂,一起离开的还有接近总量四分之三的动画人才,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那时,广东和深圳出现了大批动画公司,但主要业务不是创作,而是为海外动漫产业做代工,按照人物和情节填充画面。上美影的技术人才们,开始成为国际动画产业的螺丝钉。

 

有一个很令人感慨的坊间传闻,当年曾参与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的大师级美术设计秦一真,在深圳某家加工片企业担任背景主管,因为融合中国元素的“画法太个性”、不是日漫的主流风格,被客户大骂一顿。那之后,秦一真很少再亲自动笔。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