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方特冲击IPO:中国迪士尼的“下沉”野心(3)
方特2010年做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时,商业模式还是国内大多数主题公园“主题乐园+房地产”的老套路。公开数据显示,首期华强旅游城项目总占地面积3.31平方公里,其中旅游用地1.66平方公里,商业和住宅项目用地1.65平方公里。
而在发展过程中,华强方特团队发现,没有核心竞争力总是底气不足。基于华强本身的科技基因,公司放弃了房地产业务,定下了“文化+科技”的发展战略,向迪士尼以IP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靠近。
华强方特总裁刘道强曾介绍过公司的三个主要环路:一环是以原创IP为核心要素的文化创意,二环是围绕核心IP研发大量技术平台;在三环路上,则是构建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之上的大产业板块。
而在寻求快速扩张、提升利润的过程中,“工业化生产、大规模复制、集成化系统采购、全方位娱乐营销、打造专属IP、轻资产输出”成为华强方特的战略模式。
而在选址方面,方特的主题公园广泛分布在二、三线城市,注重城市本身的文化底蕴。在方特看来,各城市的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某些二三线城市在未来更有竞争力。
作为客流量全球第五、国内仅次于华侨城的中国本土主题公园,华强方特的定位依旧面向“下沉市场”,甚至在应对海外主题公园入华的竞争时,华强方特在招股书中没有提供明确的策略,而是着重去强调自己的“下沉”优势。
邹毅对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文旅(id:hetunwenlv)表达了对方特主攻二三线策略的担忧,从长期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地理格局是都市圈化的,成规模的旅游目的地只在都市圈中存在,不会遍布在各个低级别的地级市。都市圈的核心目的就是避免相近城市产业资源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1-2小时就能到达都市圈旅游目的地城市,为什么一定要在本城市旅游?”
在他看来,“如果真要下沉,那就要大幅缩减低级别城市的产品内容,与核心城市的产品形成差异化。不能再搞同等规模的主题公园,必然失败。少折腾,做无效投资。”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方特拥有别人难以复制的优势,沉向二三线城市是舍我其谁的态度。
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向娱乐资本论矩阵号河豚文旅(id:hetunwenlv)分析称,“迪士尼的项目开发成本失控,很多设计、采购都是缺乏竞争的定向采购,建设成本往往比国内企业高几倍、甚至十倍,因此限制了其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只能落在上海,在国内几乎没有可复制性。”
据景鉴智库研究报告,方特每个乐园投资基本在15-20亿元,成本控制能力很强。国内一些主题公园企业则由于缺乏设备研发能力,很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与华强方特争夺市场。在它们直接竞争的区域,方特在成本和价格方面有一定优势。
“一线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项目单体投资额都上百亿。目前来看完全没必要贸然进入这个红海。IPO融资后,有更充裕的资金,华强方特在IP、技术能力肯定都会更加强化。等翅膀长硬些,再跟国际品牌竞技,时间优势在它这里。” 周鸣岐预计,近几年华强方特不太会进入一线城市。
华强方特在招股书中称,拟募资13.55亿元投向研发中心建设、动漫电影制作、品牌建设及推广三大方向,分别投入4.3亿元、5.4亿元、3.85亿元。
此前从新三板拿到多次融资后,华强方特的异地扩张迅猛。而此次IPO募资用途则放在了IP创新、科技研发和营销上,目的在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可以看出方特更长远的打算。
华强方特传递出来的,是一种务实的野心。
延伸讨论
你觉得华强方特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