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3)
▲黄家正现在的气质更沉稳了,更调侃自己是佛系青年。彬彬有礼的黄家正反而让观众们不习惯,给他留言说:”你不是你了,你太圆滑了。”黄家正忍不住抢白:“镜头里的周星驰,都不会是真的周星驰。每一句话都讲到如此火爆,我真的要入青山(香港的精神病院)了。“
但唯一不变的是,他依然一直在追寻真理。至于找到与否并不重要,寻找本身就是过程、经验、成长,最后成为音乐。
正如他在影片开头所说,因为音乐,而让他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是音乐,成就了他的人生。
和所有十六七岁的少年一样,黄家正有着他的局限性。
回首过去,连他都觉得自己很欠揍。当初自以为可凌驾所有人的想法,让他失去很多朋友、知识及快乐。
但我们看到了从不掩饰的他中,看到了他的孤独和对音乐的挚爱,和人生的执着追求。我们依然敬佩他在这个时代里,如此干净和清澈,努力地去做一个“大写的人”。
提起“钢琴神童”两个字,总是觉得他们是不正常的人类,但正如毛姆所说,天才是超级正常的人类。天才不只是正确答案,而且更予以众人努力的线索和方向。
人生待续未完,通往山顶的路有很多条。不过天才之路并不易行,无论是郎朗,还是黄家正他们都仍在探索。
感谢这些天才少年、少女们让我们发现到生命如此多样,充满可能和惊奇,最后以黄家正写给观众的信为结尾。
经过多年的内在冲突,我领悟到我们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什么。或许那个曼谷的可怜家伙注定要偷那30元。我注定被同一个人抛弃3次;莫扎特注定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奇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