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2)

时间:2019-06-05 17:24 来源: 作者: 阅读:

▲黄家正多年后揭露突然哭的缘由:“我在捷克接受访问的时候。记得抵达捷克之前,我在曼谷街头目睹一群人追着一名小偷。那可怜的小偷半裸,像我一样瘦,为了逃避司法制裁,他爬上一栋老旧的建筑。或许,他才偷走30元就只为了吃东西。这一幕,让我非常震惊;一个小时前,我还在练钢琴,我从来不知道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的悲剧、不公平和悲伤。我当时真的一整个不明白。”

对于一个追求完美的他来说,完美才是美丽。但完美是拨弦在同一秒,音准在同一点是几乎不可能的。

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


所以追求的完美的他,倍感孤独。孤独,确实跟孤单不一样,孤单只表示身边没有别人。但孤独是一种,你无法将感觉跟别人沟通或分享的心理状态。

黄家正对人生的完美的追求,是孤独而无止境。因为现实世界里却永远无法达到完美与绝对的公平,无法改变这个世界的运作,感到沮丧和无能为力。

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

告别轻狂之歌

纪录片最后定格于黄家正17岁的那一年,他当时正准备到美国印第安大学深造。正如张经纬导演所预言,离开香港,是黄家正人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足以影响他的一生。

正所谓鱼不过塘不肥,黄家正到了高等音乐学府才发现,这里天才比庸才更多。

在他就读的大学,就有二千个音乐家,每年毕业于钢琴演奏的有一百人,主攻单簧管的也有四十三人。可全美国所有乐团每年吸纳的单簧管乐手,最多三人。

当大学时期他接连在比赛中失利,曾经不可一世的他深深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专业,自己本应去当个对冲基金经理。

当他还为人生而迷茫的时候,没料到很随意拍的《音乐人生》上演并横扫金马奖,赢了最佳纪录片等三个奖项,一夜间他成为舆论人物,被闪光灯追逐。

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

▲后来黄家正竟无意中发现这张《音乐人生kj》的DVD,出了限量珍藏版。他抿紧嘴唇说:“嘿,那个是我,但是我变成了一件商品?一个限量版、不知道卖几多钱的商品?”

明明没有演技,却一堆影评家、教育家要剖析他。明明不是明星,却又大批粉丝关注他的生活。明明只是个普通大学生,娱乐圈却不断地向他抛橄榄枝,邀请他上电视。

黄家正都一一推却当时的邀约,甚至一直没看这出以自己为主角的纪录片,依然选择他本来坚持的音乐之路,他依然是那么的特立独行:


沉醉於镁光灯下寻求认同,穷一生在比赛追着人家屁股跑,都是最没意义的事,我要为自己而活。

当我们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活跃的他,已是大学毕业。当初人人争破头逃出去的围城,他却选择回来,想为这座小岛做一些音乐。

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

在“金钱才是万能的通行证”的香港,办并不盈利的演奏会并不容易。除了资金,还有场地的问题。一年受收几十封拒绝信,已是家常便饭。

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

而他为筹备资金而四处奔走,甚至得不到他人的认可。不少同行批评他办学和搞演奏会,指他对名气和金钱贪得无厌。

少年得志,意味着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不知多少人等着看你的笑话。名利从来都是双刃剑,带来了关注,也带来了误解和中伤。


洗去了一身浮躁,黄家正的性格变得沉稳甚至于圆滑,实在让人难以与当年的”魔王“联想在一起。

那些年少成名的钢琴神童,到底快乐么?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