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女神同台,惊艳!(4)
虽然名人出书越出越烂,《日子》里也有些煽情段落,但这本书总体感觉很真诚。这本书里的文字水平拿到现在看,应该可以超越一众艺人了。
倪萍年轻时私下很时髦的,只是这一面大家很少看到。
倪萍后来渐渐老了、胖了,可能是最不在意自己外形的“昔日女神”。
最近她减肥成功了也有点轰动。
倪萍做节目之余也出书画画。她的《姥姥语录》再版多次评分很高。
画画也办过画展。
倪萍曾经在电视领域里有超强的影响力,但她身上也要有很大争议。
因为倪萍在电视台最有话语权的时代长期当台柱子,于是本人变成了一个符号。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无法仅将她作为一个主持人和演员来客观评价。
在反思审美单一的年代里,倪萍那种感情充沛的煽情成为了批评对象,一种被嘲讽的过时。说一个人太过煽情,讲话太过圣母,就可以形容为“跟倪萍似的”。
这种主持风格对倪萍本人的思维方式的确存在影响,在寻亲节目《等着我》在某些个案上,倪萍对“劝和”的执念超过了对当事人个人意愿的尊重。(但另一方面,她的这档寻亲节目也是做了很多实实在在公益的,有贡献、有错误,都是事实。)
现在韩式综艺的审美全面占领电视,几乎九成以上的节目都在津津乐道于咀嚼明星的细节,把一切漫画化处理。
人们又开始怀念起倪萍所代表的“正统大台范儿”,大气、端庄,温柔里带感染力等等。
董卿是在这种范儿上加上了人文气息,因为整体环境太缺少这些,董卿逆流量而动,反而开创了一种新的节目类型。
审美看似循环往复,也是一窥时代变化的小切口。《综艺大观》等节目最初带给观众的是清新的娱乐,时间长了这种传统晚会被流行文化狠狠冲击过。但当流行文化将“无聊的乐趣”反复扩大时,年轻人又回顾起了老牌台柱子的美好。
至少她们有过硬的能力、不会故意迎合所谓的流行和年轻,这是现在罕见的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