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女神同台,惊艳!(2)
董卿94年入行,进入央视前就在东方卫视有不错的成就了,拿到了“金话筒奖”。2002,董卿进入央视西部频道,刚进入央视这两年她也不是很受重视,在西部频道主持的《魅力12》收看的人少,落差感很强烈。
晚上工作完一个人回家,在大马路上达不到车,觉得“冷到心里去”。
但即使是这样的逆境,她也坚持去将节目做到最好,后来也真的引起领导注意。
董卿在2004年终于事业有所突破。她的工作越来越多,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年一百多场节目,而她除了准备节目就是在主持节目。
董卿很让人佩服的一点是,无论何时她都在读书、思考如何提升自己。
事业低潮时,董卿在家读《红楼梦》和宋词,考研考去华师大读古典文学了。工作很多时,她也保持每晚至少一小时阅读的习惯。2007年,她还攻读了上戏的MFA艺术硕士学位。2012年,放下工作去了美国留学。
董卿经常熬夜处理工作或是看书,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在别人那是“身体排毒时间”,而在董卿这则是“心灵的排毒时间”。
于是我们看到,在《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节目里,董卿的诗词和文化积累跟选手和嘉宾比也是一点不逊色,诗词说来就来。
第二季的百人团选手盛梦珂发微博说,董卿没有提词器,“所有和点评嘉宾、选手、百人团的诗词互动全部都是张口即来”。
很早就有人让董卿去尝试做制作人。但她直到内心真正有表达欲望才动手去做。
《朗读者》在她看来是为了自己的热爱而诚心诚意倾尽所有的一档节目。
她考虑的是做一档有文化影响力的电视节目,而不在乎流量这些。
为了制作《朗读者》董卿做了很多准备,在央视的立项可谓畅通无阻,但这反而给她带来更大压力,时时刻刻有那种要做到完美的焦虑感。
看她的辛苦程度就知道,把文化节目做到这么成功,靠的不是运气,就是埋头苦干。
过去大家只是觉得董卿漂亮、声音好听,现在则是被她在电视行业里的综合能力折服了。
————————
特别欣赏董卿的倪萍,在《声临其境》里的几次表现则更新了年轻人的认知——原来倪萍这么厉害!
倪萍配音《大耳朵图图》,反差特别大,直接冲上热搜。
网友评价:倪萍就是胡图图本图。
她的另一段表演是配音经典话剧《万家灯火》里的何老太太(宋丹丹),这个角色的声音需要打造的第一印象是胡同老太太唠嗑的感觉。
何老太太说着说着就开始讲到自己丈夫去世后的困难,带着哭腔,但哭腔里还要有京味老太太的那种刚毅,倪萍都做到了,她虽然只是配音,但是不自觉还用表情动作配合声音,很有感染力。
倪萍是主持人也是演员,她在配音时脸上的表情一样到位。
至于配美食纪录片这种事情,对央视主持人来说更是毫无难度了。
主持人王凯形容倪萍是“宽音大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