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张金玲有过段婚姻 38岁再婚也幸福被老公宠成公主

时间:2023-12-19 07:20 来源: 作者:网络 阅读:

当年如果不是结婚生子,

后来的中国影坛上刘晓庆也不会一枝独秀。

想当初,北京电影制片厂里除了刘晓庆和李秀明,

还有一个女演员是张金玲。

彼时她们三个人,被称为“北影厂三朵花”。

相较于刘晓庆之后一直活跃影视圈,李秀明选择下海,

张金玲的人生,则围绕着两段感情在起伏前进。

第一段和徐敏的感情,让张金玲选择放弃了事业。

1951年,张金玲出生在河北沧州的农村。

1970年,湖北省的话剧团到张金玲就读的中学招演员。

此时的张金玲已经中学毕业,并且在家乡教书了。

而曾经教过她的一位数学老师,觉得张金玲有表演天赋。

他向招考的考官推荐了张金玲。

就这样,19岁的张金玲背着被褥,

怀揣着父母卖黑豆换来的40块钱,踏上了人生的新的起点。

在湖北话剧团3年,张金玲的成长进步飞快。

1973年的春天,她正在团里排练话剧《雷锋》。

恰好当时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鲁韧来团里选演员,张金玲又一次被看中了。

1974年,她参演了电影《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让张金玲一举成名。

当时在话剧团,张金玲的工资是18块。

她是家里的大女儿,工作第一年,张金玲就攒下100块邮寄回了家。

即便后来出演电影名气大了,演员也只有固定工资没有片酬。

除了工资,如果有戏拍,每天会有五毛钱的演出补助。

虽然当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张金玲多年后,

还是会想念那时候集体创作的艺术氛围。

在拍摄电影《希望》的时候,张金玲认识了演员徐敏。

两个人随后在1978年结婚。

这期间的张金玲因为经常外出拍戏,已经被借调好几年了。

不过,话剧团一直不想放张金玲离开。

最初上海电影制片厂就想把张金玲挖走。

话剧团不同意,只同意借调。

因为张金玲个头高,而且在话剧团里是演主角的不二人选,团里舍不得放走。

从那之后,长春电影制片厂也曾借调她过去。

后来北京电影制片厂要拍摄《大河奔流》,

当时北影厂的厂长就想把张金玲调入北京。

张金玲也心动了,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母。

父亲听了也高兴,毕竟沧州距离北京很近,回家方便。

就这样,张金玲随后被调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

1982年,李翰祥执导《火烧圆明园》。

原定于张金玲饰演慈禧太后一角。

可就在电影紧张的筹备之际,张金玲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此前张金玲毫无准备,一边是重要的角色,一边是孩子,

她一下子陷入了两难的选择中。

到后来,张金玲把怀孕的事情告诉了制片主任滕洪升。

腾洪升只给了张金玲一天的选择时间。

要么拍戏就不要孩子,要么生孩子就不拍戏。

如果是现在的年轻演员,或许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拍戏。

毕竟,当年的这部电影可是内地和香港的合资。

一旦演出成功,就有机会将自己的名气延伸到港台等地。

不过张金玲在当时却没有这么想。

那时候的她已经31岁,内心想要一个孩子的想法与日俱增。

所以她最终放弃了拍电影,选择回家待产。

等到儿子出生后,那种喜悦似乎比电影上映后引起的轰动还要大。

那段日子里,她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半年之后,张金玲开始尝试回归拍片。

但是她却发现,因为对孩子的担心,重新工作后她往往很难集中注意力。

就这样,张金玲很快又做出了一个更大的决定:

她要完全回归家庭照顾孩子。

为了不让自己难过,在回家照顾孩子后,

张金玲把平时订阅的电影期刊杂志都停下了。

只要每天看到孩子,她内心的烦恼就会消失大半。

然而,就在张金玲回归家庭,沉浸在做母亲的喜悦中时,

她发现自己和丈夫徐敏之间的感情渐渐出了问题。

自己虽然回家了,丈夫还在电影厂里每天忙碌。

由于很少团聚,她发现自己和丈夫在生活以及性格方面,有着太多的不同。

生活中诸多的不合拍,往往让两个人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就会因为争吵而闹得不愉快。

可当这种争吵变得愈加频繁,两个人又担心会伤害到孩子。

为此,在最初的时候,张金玲和徐敏都学会了退让,尤其是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

然而如此一来,家里是没了争吵的声音了,但压抑的情绪还在到处弥漫。

两个人冷战的氛围,似乎比激烈的争吵还要可怕。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们各自的心里都很清楚,这段婚姻早就毫无意义。

1988年,在结婚的第10年,张金玲和徐敏离婚了。

此刻的张金玲,早已息影几年,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徐艺倍,

身上或许早就没了当年拍戏时的激情。

毕竟,生活中每天的琐碎都能把一个人压垮。

就是在这期间,另外一个人进入了张金玲的生活。

而这,也直接开启了张金玲人生的下半场。

这个出现在她家门口的男人叫张正。

张正祖籍无锡,其父曾经经营台湾的联邦影业,

所以到他这一代身上,也算是家资万贯富甲一方。

那一年张正来北京,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家属区里,正好看到了张金玲。

在这之前,张正对张金玲的了解都是来自电影。

荧幕上的张金玲漂亮而且有气质,一举一动都散发着女性独有的魅力。

可当时在家属区看到张金玲的时候,

张正发现,昔日的电影明星已经沦落成为一个家庭妇女了。

当时的张金玲系着围裙,正在从楼下往屋子里搬煤球。

一簸箕端十几个,煤屑粘在流汗了额头,让人看起来不禁心生怜悯。

张正于是赶忙上前,将剩余的煤球帮她全部搬到了屋子里。

这次邂逅,张金玲给张正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隔三岔五,他就会来看望张金玲和孩子。

渐渐地,张金玲对张正的感觉也生出了不一样的情素。

张正身高一米八,魁梧挺拔而且外表俊朗。

所以张金玲对张正的印象也很不错。

就在张金玲和张正的关系一步步升温时,

张正对待张金玲的孩子也是格外上心。

每次来看望她们母子,大多数的礼物都是带给孩子的。

他还会经常陪着孩子玩耍,这让孩子渐渐离不开张正。

要是等一段时间他没有出现,孩子还会问张金玲,

张叔叔怎么这几天不来陪我玩?

时间长了,张金玲自然明白张正的意思。

不过正是因为横亘在中间的孩子,让她的心里一直犹豫不决。

1989年孩子生日的时候,张正特意在酒店里订了房间和蛋糕。

他把张金玲母子接出来,然后一起给孩子过生日。

都说孩子和大人的感情最容易培养,

看着儿子和张正之间的关系渐渐堪比父子,张金玲之后也接纳了张正。

于是在1989年的冬天,离婚一年多后的张金玲,在北京和张正组建了家庭。

此时的张正,担任着可口可乐公司中国区域的顾问。

结婚之后,张正每天上下班,而张金玲还是在家里做着家庭主妇。

只不过,当儿子上学之后,

家里只剩下张金玲一个人,每天要忙碌的事情突然变少,她倒是有点不适应了。

而且,静下心来的张金玲,还是免不了会回望过去。

此时,当年和她一起在北影厂里的刘晓庆,在国内可谓炙手可热。

在比较之下,张金玲觉得自己的生活毫无生机。

渐渐地,张正也发现了妻子的这种变化。

因为心中烦闷的张金玲,经常把气撒在调皮的孩子身上。

张正也想帮助妻子摆脱眼下的困境,可他一时又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嘴上的安慰无济于事,重要的是要让她重新建立起精神寄托。

那时候,夫妻俩都在为孩子报考什么兴趣班而忙碌。

张金玲自己喜欢绘画和书法,她也想儿子学习这个,

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

张正突然想到,既然妻子有这方面的爱好,何不将它发扬光大呢?

他将想法告诉妻子后,张金玲却有点不自信。

张正却说没事,可以找真正的大师帮助和培养她。

原来张正和娄师白、启功等大师交往甚厚。

他在随后直接带着妻子去拜访了娄师白。

娄师白可是齐白石的学生,他不但完全继承了齐白石的技法,而且还将其发扬光大。

张正希望娄师白能够将妻子收为徒弟。

娄师白有些为难,他直言相告,书画学习的过程非常枯燥,你能忍受得了吗?

还不等张金玲说什么,张正就抢过话头表示妻子能吃苦。

他说妻子过去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多劳累的农活干起来都在行,书画学习更是不在话下了。

张正也顾不上去思考自己的这个类比合不合适,

一边说着,一边忙着把纸张铺开,就想让妻子当场给大师展示一番。

于是,张金玲怀着忐忑的心情写了几个字。

娄师白看过后,觉得张金玲有一定的潜质,就答应收下她这位非正式的弟子。

眼看妻子要忙碌了,张正随后还在家里专门给她腾出了一个书房。

张正买来了文房四宝,又给妻子制定了每天学习的时间。

上午练习画画,下午学书法,每周两天去见一下老师。

张正帮妻子安排妥帖了一切,又叮嘱儿子,以后在家里不能大吵大闹。

从那之后,张金玲开始每天在家里忙碌。

在画画上,娄师白从教张金玲学画虾开始。

张金玲在掌握了基本的要领后,开始每天在家里潜心练习。

最初画的并不好,一张纸接着一张纸的扔。

一直画到第三个月,张金玲觉得有点那个意思了。

于是在一次去老师家里的时候,她带着一张自认为觉得不错的,想让老师点评一番。

谁知娄师白也不客气,一边看一边大笑,说她画的虾让自己很有食欲。

老师的这番批评,让张金玲一时感到有些忧伤。

或许自己真的不是画画的这块料。

她怀着忧郁的心情回家了。

张正看到了妻子的沮丧,就问她怎么了。

张金玲说自己应该不是画画的料,接着又把娄师白的话转述给了丈夫。

张正听了反倒也笑了。

他问妻子,你知道娄老当年在齐白石的身边待了多久吗?

张金玲回答说不知道。

“25年。”

接着,张正又语重心长地告诉妻子,

学习书画,可不是朝夕之间就能完成的。

所谓的恒心,其实就是能沉得住气。

暂时先不要去考虑画得好不好,关键是要坚持下来,让画画变成习惯。

就这样,在丈夫的一番教导下,张金玲的心情才慢慢好转。

她继续每天学习。

这一次,张金玲整整画了3年。

1994年的夏天,当张金玲再次去娄师白的家里交作业时,

娄师白告诉她,你的画终于出师了。

两天后,有两个收藏界的人突然找到她,要以每幅2000元的价格收藏她的画作。

张金玲很高兴,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丈夫。

张正听了也为妻子感到高兴。

看着妻子得意而快乐的样子,他没有告诉她,

其实那两个收藏界的人,是他的朋友。

张正对张金玲无微不至地关照,都是满满的爱意。

一转眼到了2000年,多年作画的张金玲,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举办画展。

但是一场画展举办下来,牵扯到人力、场地、宣传等多个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

她很清楚这么多年来,丈夫的投入已经很多了。

不过张正却不这么想。

为了实现妻子的梦想,他将自己收藏的一对明代瓷瓶卖掉了。

而后在中国美术馆,他给妻子筹办了一场个人书画展。

直到书画展结束后,张金玲才发现家里那对丈夫最爱的瓷瓶不见了。

此后在2005年到2007年期间,

张金玲又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十几场书画展。

她的儿子后来在张正的安排下留学多伦多。

2007年回国后,就职于北京的保时捷公司分部。

张金玲很清楚,无论是自己画画,还是儿子的成长,

都是丈夫张正在背后默默地付出。

而这,也正是每个人都盼望着的家庭幸福。

如今的张金玲已年过古稀,

他们一家的幸福还在延续。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