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民谣综艺怎么赶晚集?(3)

时间:2023-01-13 11:52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阅读:

一种类型音乐固然可以专注在内生性进化,但若把它做成垂类综艺,它无可回避的一个潜在任务,就是要把一种亚音乐文化的魅力“深入浅出”地向大众科普、解释清楚。


当年《乐队的夏天》能复兴在中国沉寂了十几年的“老爹摇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节目组花费大量真人秀篇幅、想方设法把“科普环节”顺畅地剪进正片里。与之相比,《我们民谣2022》的科普工作似乎遇到了不少难题。


首期节目前20分钟里,节目组选择去展现29组民谣人的日常生活,试图通过那些文艺的、流动的情绪与后疫情时代的观众达成共鸣。但由于普通观众对这些“民谣大佬”缺乏足够认知,这部分真人秀的科普工作推进并不顺利。


张玮玮、万晓利、小河这些“民谣大佬”固然在圈内拥有封神级的江湖地位,但令不识大神的路人观众沉浸于他们的日常真人秀,难度还是大了些。


这也是为何微博上盛传“纯享版最好看”的原因。节目首期的这前20分钟“民谣大佬朋友圈生活群像”,对于乐迷们来说,是细致记录民谣人烟火生活的稀有素材;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段真人秀更像是看了部普通人的生活纪录片。


其实节目可以借鉴《乐夏》的真人秀叙事逻辑,重点去挖掘类似彭磊、五条人这种具备差异化个性的音乐人,有选择性地去重点呈现他们的舞台魅力和日常生活,详略得当的真人秀比重其实更能加强观众记忆点。


在《乐夏》里,我们能看到不同风格的摇滚乐队输出各自五花八门的音乐理念。而对于大众最关心的“什么是民谣”的问题,《我们民谣2022》也可以更多着墨于不同民谣音乐人们的“有趣”和“个性”,以打破公众对于民谣音乐人的统一刻板形象。


00后与民谣的那些事



中国民谣的形象亟待纠偏。


如果说国产音乐存在一条鄙视链的话,这些年摇滚、说唱都因为综艺的助推成了00后年轻人广为追捧的音乐类型,反之,民谣却始终处于00后音乐鄙视链的底端。


这其中,民谣的大众形象单一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在很多人的音乐认知里,民谣好像就等同于简易化的旋律+小清新的歌词+纯吉他的编曲。


多年前,新民谣也曾是年轻人表达个性的主流方式,无论是将诗歌融入创作的“人文派”周云蓬、张玮玮等,还是用歌词分享内心小世界的“清新派”陈绮贞、陈粒等,都一度成为年轻人追逐、模仿的民谣偶像。


但乘着垂类音综之风复兴的说唱、摇滚改变了线下音乐市场的基本格局,相比摇滚注重浓烈情绪、说唱注重自我表达的酷炫形象,过于温吞的民谣再难激发年轻人普遍兴趣,民谣的livehouse市场逐渐被说唱、摇滚音乐们所侵蚀。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上一篇:光有《满江红》是不够的
下一篇:没有了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