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综艺怎么赶晚集?(2)
从各种意义上看,07、15、17年等民谣大热的年份才是首档民谣音综最该出现的节点。而错过多次风口,在如今主流乐迷都不太听民谣的年代,《我们民谣2022》还能向年轻人“带货”民谣吗?
试图冲破年代的民谣
《我们民谣2022》是懂市场传播的。
把首期节目设定为“00后观众见面会”,寄托了节目组希望向当下年轻人“推销”民谣的愿景,毕竟当年同平台就曾用说唱综艺、乐队节目征服过年轻一代。
但质量尚可的《我们民谣2022》,在舆论场却遭遇了两极评价。以70后、80后为主流的乐迷群体哭倒一片,其它世代的路人观众却似乎不以为然。
节目好评集中在“民谣大佬”再唱成名作带来的久违感动,这里的背景知识是,因一曲《米店》被民谣圈封神的张玮玮曾在18年彻底隐退,这为此番难得回归的《米店》Live加诸了不少哭点。而万晓利《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恰巧戳中了后疫情年乐迷的集体情绪,令这首民谣神曲生长出超越时间的生命力。
很明显可以看到,这些“民谣大佬”撩拨起的群体感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作品承载的背后故事有关。这就意味着,相比路人观众,乐迷群体看这档节目更容易情绪决堤。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对于一个曾切身经历90年代校园民谣浪潮的70后而言,多年后再听叶蓓的《白衣飘飘的年代》是很大概率会泪流满面的。但对于压根不知“校园民谣”为何物的90后、00后而言,这段旋律也许勾不起他们太多的情绪涟漪。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民谣2022》如果出不了圈,最先背锅的可能是中国民谣本身。换言之,民谣综艺之所以这么多年才姗姗来迟,很有可能是大家普遍觉得民谣综艺的制作难度比其它垂类音综更大。
一来,民谣音乐天然的强故事性,令此种音乐打动听众的机制多于创作者自身故事有关,而一场“有距离”的线上Live吸到新粉的难度较大。
二来,中国民谣多年来“断点式复兴”的特性,把因不同年代金曲聚合的听众分隔成了彼此独立的群体,70后、80后、90后各自喜爱的民谣似乎已经不是同一个东西了。
科普工作艰巨的真人秀
所以“什么是民谣”是民谣综艺的母题。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