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迷踪》投石,“新武侠”短剧问路(3)
“它是完全不同的一套逻辑。我们拍摄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空镜头、情绪镜头,但真正开始剪辑的时候,才发现这些东西在短剧里是无效的。”这是两种创作理念发生了碰撞,“电影观众会有15分钟的宽容时间,而短视频一次有效点击是5秒,每一个镜头都要有用。”
这并不只是简单的提速,而是信息量传递的全新要求,不能“水”剧情,也不能信息过载。赵阳介绍,起初的故事设定比现在的版本要更复杂,但最终版的烧脑程度上有所回收,相反在情感线上做了更多的加法。一收一放之间,是长短节奏的成功切换。
从成品来看,《锦衣迷踪》在短剧特点上还是表现出了较高的成熟度。这首先有赖于故事文本层面的扎实,该剧的前期文本阶段就用了三四个月,真正做出了一个高质量的故事;而制作阶段,前期筹备时间一个月,拍摄时间就只有16天,主要时间都放在了故事上。
另一方面,制作团队的成熟和敢于创新,成为推进制作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制片人唐莹对犀牛君介绍,整个团队是一个年轻的90后团队,导演伊翔宇、唐莹包括摄影、剪辑等都是上下届的同学,这些同龄人沟通起来更容易磨合,也更容易理解年轻人的想法;而专业的教育背景,也让他们对内容品质有比较高的要求。
在赵阳看来,在短剧这个全新的领域,需要“更年轻的团队”,而导演伊翔宇等人的能力也让平台对这个年轻团队有了信心:“从文本创作阶段,到大家后续给出的意见,他都能迅速作出反馈,而且每一场戏的拍摄思路都非常清晰。”
这得益于导演与制作团队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们在拍摄开始前就画完了所有分镜,包括掌机也参与进来,结合美术部门提前制作的建模确定拍摄细节,只为了在紧张的拍摄日程中,能够更高效地节约现场拍摄的时间。
年轻的团队也更懂年轻人为主的观众群体,在剧本设计层面就保证了情节相对集中,并加快叙事节奏;包括整体的动作设计上,也并未采取古装动作常见的唯美画风,而是以现代动作戏拳拳到肉的风格,击中当代观众的爽点,也更契合短剧的节奏。
应该认为,在短剧《锦衣迷踪》的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由酷鲸这类传统影视公司在进入短剧领域后的优势。
一方面,影视制作积累的IP、团队等方面的资源和经验,在短剧领域依然有其价值;另一方面,具有专业背景的人才储备体系,能够结合公司资源和短剧的节奏、视听特点,打造年轻观众喜欢的精品化短剧。这样的作品,正在给市场带来全新体验。
短剧领域需要更多探索者
今年的抖音短剧“夏日大放送”片单中,自由酷鲸的《锦衣迷踪》第一次亮相,同期亮相的还有不少头部影视公司。
(责任编辑:admin)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