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老狼节目现场失控泪奔:再见,同桌的你(3)
1999年,世纪末的最后一年,朴树发行了《我去2000年》对将要过去的九十年代做了告别。高晓松拍完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那时花开》,老狼唱了电影的主题曲《月光倾城》。
大家好像都在做着一些什么,同时也在告别着什么。
那一年,老狼31岁。
他走在巨变后繁华的街上,寻找着能拥有的力量,寻找着该去的方向。
彼时大量新生代歌手出现,情歌登上新时代的舞台,校园民谣慢慢降温,那帮白衣飘飘的少年,也渐渐回归到各自的生活中。
高晓松搬到了美国,拍电影搞音乐当评委,他是那种随时可以跟着时代改变的人。
老狼没有迎合市场,变得越来越低调。不唱歌时的他,埋头创作,他是一个没有被时代改变的人。
直到2002年11月,老狼发行第二张专辑《晴朗》,这是他蛰伏六年后的首度发声。
这张专辑掀起了罕见的热卖浪潮,媒体将这一年的国内乐坛,定义为“老狼年”。
鲍勃·迪伦在他的自传中说到:“我不是一代人的宴会司仪。”这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孤胆英雄,总是执拗地甩开他人所贴的标签。
这句话对于老狼来说,同样适用。
老狼不喜欢任何标签,对于商业名利也极为淡漠,很多人挤破头似的想要扎进名利场,他却让自己始终置之度外,这也让他显得和当下国内的音乐圈有些若即若离。
在短暂的走红、走穴生涯之后,老狼发现并接受了时代的变化,也认清了自己才能的局限。
他不抱怨环境也不勉强自己,索性放松下来,在不属于自己的快时代悠哉地生活着,这个老男孩极少会感到落差。
只是偶尔碰上记者发布会,一堆人拿着话筒问一堆问题,老狼被问一两个问题就答不出什么,只好灰溜溜地走掉。
好友万晓利说:
“老狼在民谣界,这么多年,起到了一个特别宝贵的润滑作用。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是将音乐包起来的。我一点都不觉得他不写歌有什么大不了。”
对于这个曾经的校园民谣老炮,许多人想要进行采访,老狼却说:“我不值得写,我就是一个角色扮演的人。”
乐评人张晓舟说老狼谦卑里又有清醒。
这些年音乐行业已经改变了太多,而老狼则似乎是静止在了那个年代。
几年前,老狼开通了微博。他的风格很固定,全是转载,没有原创。对此,他说:“我觉得跟公众分享内心的东西,好像不太适应,毕竟面对的是网友。”
他有点怀念过去的年代,却总是沉默不语。
2015年12月6日,老狼在北京举办专场演唱会。
演出后第二天,《我是歌手》总导演洪涛和宋柯约老狼吃饭,邀请他加入。洪涛对老狼说:“我们的硬件是国内目前这种节目中最好的,肯定会对歌手非常负责任。”
老狼有点感动,回到家后,看了看节目,觉得自己还是不太习惯。他发消息给洪涛:“算了”。
春节后,宋柯又给老狼打电话:“你来补位吧,反正没几场。”好友高晓松也打来电话劝他。老狼自己坦言:“再不答应,就好像有点给脸不要脸了。”
2016年3月18日,老狼首场选择的曲目是朴树的《旅途》,依照赛制,作为补位歌手,他将最后一个出场。
封闭的后台里,没人知道老狼在想什么。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