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2)

时间:2019-07-07 00:55 来源: 作者: 阅读:

父母的人生经验对于孩子的成长确实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但父母并不是孩子的人生设计师,孩子本身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公,同样,被父母带到世界上的孩子也没有权利要求父母对自己的整个人生负责。对于这样的人物成长,张书维称:“我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想表现出孩子的性格也是因为家庭环境所致,他们在一次次试错的过程中成长和得到经验教训。”

毫无疑问,父母和孩子是需要互相陪伴的。在子女尚未长大,需要陪伴的时候,父母陪在孩子身边,这是为人父母的责任;而当父母年纪渐长直到退出社会分工,人生需要新的寄托时,孩子也应该反过来给予陪伴,这也是为人子女的责任。但同时双方也需要学会互相放手,在合适的时候学会独立,而不是始终互相依附。而爱的放手是负责任的放手,而不是轻易地放任和不闻不问,简单地给予金钱,这也是该剧希望传达给观众的价值观。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

多层社会意义,探讨当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除了亲子关系的探讨之外,《带着爸爸去留学》的另一层社会意义在于,客观展现了留学海外的利弊,带动现阶段对海外留学趋之若鹜的中产家庭更加审慎地看待留学:留学并非完美的教育方式,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留学,这需要父母对家庭和子女做全面理性的评估。

除此之外,剧集也对原生家庭教育进行了深度探讨。由于国内的父母习惯将对下一代的教育寄托于学校,家庭教育成为国内亲子教育中最缺位的部分。比如,武丹丹自私霸道的性格,朱露莎不负责任的缺点。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于从小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

此外,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下一代的教育,也是对为人父母的教育,这个层面的教育在当下更加匮乏。

父母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培训和考试的社会角色。作为父母的责任是什么?要如何承担责任?人们在过度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的同时,似乎忽视了父母也需要同步实现成长。太多人在对婚姻没有足够认知的时候结了婚,在不知道如何做一名合格父母的时候做了家长,甚至在自己还未长大就开始学着去教育下一代,婚姻和家庭的种种问题也便随之而来。

《带着爸爸去留学》总制片人张书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感慨道:“成长这个过程不只限于孩子,大人和孩子他们本身就是互相成就。父母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组建家庭、为人父母,都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对婚姻、对下一代更加理性和谨慎地对待,这样才能为自己也为他人负责。

亲子关系是共同成长而非互相捆绑 |《带爸留学》新思考

张书维曾经在国外读书,见过许多中国家庭的父母远渡重洋,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不知不觉将孩子当成唯一的生活重心甚至是私有财产。“三口之家长期分离,儿女和父亲常年无法见面,父亲对孩子教育缺席,这些牺牲是否是值得,都是我们要探讨的。”《带着爸爸去留学》这部剧要传达的是,父母首先要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在这个前提下再来陪伴孩子,这对孩子来说才是最好的,张书维告诉娱乐资本论。

而实施什么样家庭教育才能通向幸福?什么样的家庭才称得上幸福?是互相陪伴,共同成长?还是父母腰缠万贯、儿女成为人中龙凤?每个家庭的相处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也没有标准答案,家庭教育也是。

《带着爸爸去留学》最大的意义在于,没有对任何概念下定义,而是给予观众开放性的思考空间。通过剧中四组家庭具有广泛共鸣性的成长故事,《带着爸爸去留学》成功引发观众对当下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观念的反思,呼吁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家庭教育观,让观众在啼笑皆非又悲喜交加的故事中发现,像黄成栋那样,踏踏实实生活、互相扶持陪伴,同时又乐于救人于困境中,过好自家生活的同时尽最大力量帮助别人,才是真正的幸福。

综合来看,《带着爸爸去留学》几对父母与孩子角色的刻画得非常细腻和精准,所塑造的几个家庭都具备一定的代表性,每个人都能在这部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从剧中人的幸与不幸中进行自我对照和审视,跟随剧情的发展不断有所领悟,从而实现生活中的真实成长。这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成为社会热门议题的当下,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社会价值,尤显可贵。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