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衍生市场超8亿,光速发展的中国非票业务能成为电影行业救世主吗?|上影节观察(2)
从目前的成功案例来看,国内市场不断通过新类型片的探索,在有意识挖掘并培育适合开发衍生品的优质IP,且在前期就意识到电影商业化开发的重要性,早早就进行了规划,因而得以在后续票房获得成功的基础上,让衍生产品进一步开拓二次收益。
直面行业痛点,树立全产业链观念
不过,初期阶段就意味着还有许多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怎么推动这个市场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最主要的还是从IP生产方、制片方,要把衍生产业的发展纳入到整个创作框架中来,中国电影在这一部分还需要完善。”朱海荣说道。
为什么国外的IP能够产生效益?“因为国外是长线IP”,池沢苗表示,“中国少有长线IP,而且一个IP在初期并没有设想出一个全方面的战略性规划,所以造成内容上可能是OK的,但衍生品怎么做?就有点尴尬。”
池沢苗提倡立体IP战略,今年是高达系列IP 40周年,在日本,像这样国民级的长线IP,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保证的是用户体验的最佳。因而这样的IP可以进行更多线下衍生的玩法,例如在咖啡店这样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间都会有相关衍生产品的售卖,或者会开设专门的模型拼装体验店,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在现场还会有特别细致地讲解。
但是这样的长线IP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本会有专门的制作委员会,将动画制作行业、游戏行业、玩具生产商等聚拢起来,后续通过这些行业的相互联动,最终实现整个IP的最大效益化和影响度。比如高达这个IP,一开始它就是动画片,一步一步提升影响度后,周边衍生产品、游戏以及电影都进行了探索和制作。
IP版权方本身也要学会培育IP。“要耐心去培养一个还尚未完全成熟的IP,去培养固定的粉丝,加上粉丝间交流以及官方的引导,建立起粉丝社群,影响力提高后,就可以尝试去做更多衍生尝试,比如放在线下展会看一看市场的反应”。
这种根据IP发展体量的不同,循序渐进去规划衍生授权开发的方法,其实是需要培养商家的意识的,考虑到利益最优问题,许多品牌商家都更倾向于寻找成熟的,有一定知名度的电影IP。
阿里影业、阿里鱼市场总经理傅小然表示,国内许多商家是有开发生产电影IP衍生品的意愿的,但是如今市场上的IP越来越多,他们难以判断哪个IP足够优秀,适合进行投资衍生品业务。
如何说服品牌商家进行合作?“在选择版权和开展授权业务的时候,首先要看IP是否够热、够头部;第二看IP的潜力,即品相;但本质上还是看内容,我们帮助版权方提升整个IP的曝光率,让更多商家与其进行合作,但不是以利益最大化为考量的,而是为了实现IP最大价值和影响,这对合作商家也是一个赋能。” 傅小然说道。
而对于那些未能在前期做足判断,但在电影上映后希望加入衍生开发的商家,基于电商平台的电影衍生品众筹是一种新模式。借助众筹C2M的模式将衍生品与电影宣发、上映同步,快速将内容热点转化为衍生品销售热点,促使电影流量变为衍生品销量。
此外,“现在营销授权在IP衍生授权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 傅小然说道。比如许多品牌会借势一个热点IP进行联名,或者广告TVC的制作,这样的衍生授权模式已经非常普遍。
“我们帮康师傅做了一个定制视频《一碗面的功夫》,双方的合作是非常愉悦的,这说明IP授权衍生还是需要有一些创意点,IP怎么跟品牌的特性连接起来,开发出品牌故事比较重要。”张婷婷表示。
当然还有就是我们国内从消费者到品牌厂商如何提高IP的消费意识,同时还有打击盗版的问题。总结起来,我们国内衍生品开发首要解决的是全产业链的思维问题,如果没有全局的战略性布局观念,后续的产业链衍生也就无从谈起。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需要深入探讨衍生产品的时机,我们作为世界票房第二大的国家,到了可以深度挖掘电影IP商业价值的这个时机,而这个时机就是中国未来可能在IP授权、衍生产品的开发上有一个庞大的市场。
喜欢记得分享朋友圈哟
延伸讨论
你看好中国电影行业衍生品市场吗?
河豚家族更多成员加入中,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