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熟”的偶像选秀:集资混乱、粉丝举报、公司干预(2)
一般来说,节目期间,粉丝后援会或站子都会在摩点和owhat这些粉丝众筹平台上为偶像筹钱投票,有些站子为了提高粉丝的参与积极性,会以出售小周边的形式筹钱,并承诺所得款项全部用于投票,又或者是挑选集资数额高的前几名粉丝送周边。但今年的情况是,当小粉丝们四处呼唤靠谱的集资项目,想要为偶像追梦出一份力的时候,更多贩卖周边的项目却出现了,而且由于发起众筹的门槛较低,阿猫阿狗都能来打着为偶像加油的名义发起众筹。
(一个众筹项目下的评论)
以《创造营》的第一名周震南为例,节目期间的16个粉丝众筹项目中,有5个就是售卖周边的项目,且有些并未承诺将销售所得款项用于投票。要知道,去年《偶像练习生》期间与蔡徐坤相关的20个众筹项目中,只有1个是专门用来出售周边。
表格中为周震南发起目标金额为1万的众筹的“尚豪制袋”,观察其账号信息,发现其实并不是粉丝,而是一个公司的账号,此前从未参与过其他关于周震南的应援,还试过发起众筹项目来宣传自家产品,像这样的案例还发生在其他选手身上。因此,不少官方后援会都不得不发声提醒粉丝有不明账号私自发起集资,不可轻信。
其次,由于《创造营》从节目开播前就明确了拒绝集资,两个众筹平台上与创造营选手相关的项目骤减,就算粉丝发起了众筹项目,出于保护偶像的名誉,也往往选择不公开具体金额。再加上节目官方宣布王晨艺退赛当天,有粉丝公开举报《创造营》各家粉丝都有发起集资项目,两个平台上公开数据的众筹项目更少了。至于是否有私下集资项目,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不得而知,但众筹项目不公开不透明,就意味着款项的不安全性更高。
浑水摸鱼者入侵,加上粉丝自发的集资也不够透明,核心粉丝的参与体验自然大打折扣。
直接利益相关方参与投票,
经纪公司插手所谓“民选”
这边是核心粉丝和围观者的体验都受到影响,另一边,经纪公司也在试图加入粉丝阵营。今年不少经纪公司都纷纷开始公开下场为自家选手打投。作为直接利益相关方的经纪公司参与节目投票,本质上属于污染票池的行为,这原本应该是这种号称由粉丝选择的偶像节目的禁忌,但在越来越多偶像公司都下场之后,这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或许是没有料到经纪公司的参与积极性,节目官方后期并未作出明显的限制措施。
从《青春有你》开始,就有经纪公司晒出为自家练习生购买的大量定制版饮料,到了《创造营》这样的经纪公司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种宣扬公司为练习生有所付出,让粉丝满意的宣传行为。不少粉丝甚至在微博呼唤没有参与公开打投的经纪公司参与进来。
101模式的最大吸引点在于,导师也无法决定排名的它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民选”的纯粹。但只要有一家经纪公司公开参与投票,就意味着节目就算在明面上也不再可能是单纯的“粉丝选择”了。
售后服务差、本土市场未开发,
围观群众还有多少热情?
为什么今年偶像节目的效果与去年相差这么远?以上更有经验的职业粉丝和更有经验的经纪公司或许已经告诉了我们一部分答案。这本质上不过是一场由更有经验、更懂得怎么操作的职业粉丝、经纪公司和视频平台带着为数不多的真爱粉玩的大型角色扮演游戏。
选手质量低、模式不新、镜头凌乱,在很多观众看来,这是101模式在今年不奏效的原因。事实上,去年的男团节目《偶像练习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也有一定影响。
去年偶练出道的官方团NINEPERCENT出道后团不成团,舞台质量也常常为粉丝诟病,团综也迟迟不上线。这样的售后服务(粉丝开始为偶像氪金之后获得的服务)导致很多粉丝在节目期间不敢轻易投入。
不少追过《偶像练习生》的粉丝告诉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今年看《青春有你》期间完全没有花一分钱,但节目结束后却成为了付费粉丝,开始购买演唱会门票和周边。“今年的售后服务比去年好多了,节目一结束,团综、巡演、专辑、周边应有尽有,所以我马上开搞。”一名资深选秀粉告诉小星星。由于担心享受不到作为粉丝应该获得的胜利果实,有些已经不愿意与偶像们并肩作战,而只愿意花钱享受别人打下来的江山。
最根本的原因,或许还是要回到国内偶像市场上。
几乎每个与娱乐资本论的矩阵号明星资本论(id:mingxingzibenlun)接触过的偶像行业从业者都相信市场潜力很大,但现有的消费市场太小,拥有消费偶像的习惯的受众依然是一个很小的亚文化群体。如果把偶像团体看成是一种产品,那么现阶段的偶像团体就像是一款小众产品,最需要做的扩大用户池,让更多用户有意愿接触产品,产生消费习惯。
但现在产品的更新换代比用户还快,明明去年还是大家所说的偶像元年,同质化的现象却已经很明显了。市场还在消化去年那100个男偶像,300个男的又来了,追星女孩们被反复榨干。困囿于去年的成功,今年的偶像节目一定程度上也被粉丝思维深深影响着,要么过于迎合已有粉丝的审美,要么刻意避开粉丝审美,所谓创新的部分乏善可陈。因投票机制复杂很难参与的围观者被饭圈吓跑的同时又很难被内容本身所吸引。参与狂欢的始终是那批人。
后续同种模式的偶像节目如果再无法吸引到更广泛的大众来看节目的话,目睹过今年这两档节目的粉丝还会再卖力氪金吗?
“还是会的,只要真情实感地pick了一个人,要的不就是这个看似我决定的过程吗?”对偶像节目已经形成消费习惯的阿青说。可国内有几个像阿青这种已经形成消费习惯的粉丝?
“大概300个吧。”阿青用粉丝间流行的“全网追星女孩只有300人”的梗打趣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