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中国富豪往事(3)
临走前他给弟子们留下一句话:“干好了分钱,干不好关门,别有负担”。
段永平和妻子
深谙段永平打法的弟子,没有让段永平失望。
不论是陈明永,还是沈炜、金志江,这三位段氏门徒的商业套路都与段永平如出一辙。
从步步高,再到vivo、OPPO,甚至拼多多,他们无一不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从三四五线城市起家,凭借销量和稳定的现金流优势,最终进军一线市场,实现逆袭与突围。
在2015年,华为和小米掐得天昏地暗时,OPPO和vivo迅速包围了县级城市。等到2016年第三季度,人们忽然发现,这两家手机品牌已包揽中国手机市场销量前二。
当阿里和京东在电商领域杀得你死我活之际,拼多多凭借熟人社交链,带动下沉市场实现电商超越。
后来OPPO总经理这样解释段永平的经商哲学:
“真正的高手就是,你围你的地盘,我围我的地盘,我们可能没有任何厮杀,但高下已见。”
段永平早已成为弟子背后的一面旗帜,尤其是在陈明永的OPPO公司:“那些省分公司老板当年可都是段永平底下的兵,在这个体系,段永平就是精神领袖。”
而一旦公司陷入危机,关键时候,段永平又会出面搞定。
2012年功能机遇到智能机冲击时,段永平下任务让省代理分摊库存,很多省级代理几千万几千万的亏损。
但正是这帮人的力挺,让OPPO拿回了市场,而他们得到的回报,远远超出此前的亏损。
如今,不管是OPPO、vivo还是步步高,他们仍旧在公司里为段永平保留着属于他的位置,只要段永平回国,他们依旧会恭恭敬敬地叫一声“董事长”。
在美国,段永平并未停下赚钱的脚步。他在网易最困难的时候抄底购买网易股票,如今收益超过100倍。
2012年,当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领域独步天下的时候,很多vivo、OPPO员工和段永平一起低价购买了苹果股票。这笔投资如今的收益同样在几十倍。
彼时,他曾说:“还是OV(OPPO、vivo)老大们牛啊,一边学习苹果做产品,一边买苹果股票,让苹果帮你们赚了几次钱。”
段永平喜欢赚钱,认为赚钱使人快乐。在他眼里,对于赚钱的喜爱,是企业家天然驱动的使命。但钱本身,却是个大麻烦。
“眼看着钱越来越多,怎么想怎么都觉得是一个祸害。”
因此,段永平要把自己赚到的钱全部捐出去,只留下相对较少的财富给后代,“不能剥夺他们赚钱的快乐”。
2005年,段永平夫妇在美国成立家庭慈善基金会,做教育领域的投资。他将大量财富转移到了基金会。
他很得意,在44岁的年纪,他比巴菲特捐的要多,甚至超过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在中国,他同样与妻子成立心平公益基金,用于教育捐赠。十年间,累计向他的母校浙大、人大,捐赠超过4.7亿人民币。
同时他还将做企业的奖励制度融进捐赠中,在他与丁磊共同捐助给浙大的3亿人民币中,段永平设立了一个“等额配比基金”。规定只有浙大再拉到新的捐助,这笔基金才会付出等额的钱,充分调动学校募集资金的积极性。
“没觉得做慈善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是想解决自己的问题,要说什么伟大的贡献、榜样,纯属胡扯,我从来没想过要给谁做榜样。”
《亚洲周刊》曾经在评论段永平时写到:回顾段永平十多年的企业生涯,够得上跌宕起伏。无论媒体、公众,大家都喜欢冲着他精彩的故事去。然而,业界对段永平的评价是两个字,“保守”。
但其实,能够成就段永平的远远不是保守,他是一个极其理智的实用主义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去最大限度地赚钱,是他长久以来的信条。
更为重要的,他抓住了中国商业格局的变化,正如拼多多的崛起一样,他明显没有放过下沉市场的蓝海,一个猛子扎下去,打造出三家估值过千亿的公司。
同时他保有极致的冷静,将自己与外界划分得无比清晰。在自己熟知的领地,他豪情万丈,倾注一切,重仓买入网易、茅台、苹果;圈外之地,他则丝毫不乱碰,对野蛮保持悲观,对新事物保持克制。
段永平说自己最喜欢的智力运动是围棋,最崇拜的棋手是被誉为“石佛”的李昌镐。后者外貌柔弱,常常面无表情,喜怒不形于色。但棋风却敦实均衡,拥有不可思议的少年老成和务实。
没有惊涛骇浪的胜负手,没有激进的跑马圈地,追求效用最大化,用最稳妥、保险、简单的手段把局势导向胜利。
这才是成就段永平的人生哲学。
棋盘前,棋子在烈火中厮杀,永远斗志昂扬,永远敢为人先,即便身处激烈的战场,亦能后来居上。
棋盘后,他沉、稳、准,步步为营,以精带动,绝不轻易冒险,下得踏实,走得从容,永远留有余地。
看似他下的是人生最为平淡、寻常的棋,但方寸之间,人的欲望、谋略、成败、得失甚至输赢早已注定。
三十年来,段永平如此,他的门徒亦是如此。
部分资料来源:
AI财经社:《段永中国造富背后的神秘推手:12年前押注黄铮,如今成杭州80后首富》
砺石商业评论:《段永平传奇》
首席商业评论:《出小霸王记》:段永平做了投资教父,刘立荣赌垮了金立
银杏财经:《“太上皇”段永平》
商业周刊中文版:《独家专访段永平:我们的理念不是要超越任何人,重点在于改进自己》
深响:《拼多多背后大佬的陈年往事》
图片来源:
网络、视觉中国
—The End—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