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安和黄心颖这对渣男渣女,怎么好意思毁掉它?(2)
第一个问题,Tim sir从壁橱上的毛巾纤维上得出,凶手是把刀用毛巾包好立住,把身体撞进刀里的。
第二个问题,Tim sir从地板材质和血迹得出,凶手是游移之时、踩到钻石滑倒,误打误撞。
整个推理的过程,主角们互相配合,思路一环扣一环,提出一个又一个的可能性,再一个又一个地推翻,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证据链。
酣畅淋漓。
爽剧的背后,是严谨的法医精神。
要让剧情保持清爽的节奏,不能只靠理性角色的高智商。
还要看感性角色够不够“懂事”。
感性和理性的交锋,是很多职业剧里都会出现的冲突元素。
《法证先锋》也有。
但,《法证先锋》好就好在,感性角色和理性角色有冲突,但永远是点到为止,只要面对案件,都能很快达成共识。
女主和男主。重案组老大梁小柔,和法政部老大Tim Sir,从第一单案子起,就水土不服。
一个想快点落案抓坏人,另一个说证据不足易冤枉。
这时,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说,就会觉得——女主傻X。
但好在,女主并不是那种无脑热血笨蛋。听完了法政部的陈述,女主很快答应配合。
遇到专业人士跟她讲道理,也没有胡搅蛮缠,而是坐下来讨论案情,沟通问题。
而在理性感性双方沟通、对峙的过程中,案情又会进一步明晰。
在这个过程中,你看到的不是感性方和理性方低级的唇枪舌战,而是共同奔着解决案件而去的头脑风暴。
第一第二部中,还有一个最容易走向圣母的角色,林汀汀。
林汀汀的人设是天真善良,富有同情心。
但这种角色操作不好,就容易被群嘲。
《法证先锋》的编剧,没有把林汀汀设计成圣母心泛滥而影响查案的角色。
她犯过的最大过错,也就是在师兄提取DNA时打了个喷嚏,导致DNA提取失败。
但纵观整部剧,汀汀始终是功大于过的。
在连环杀人犯一案陷入僵局时,汀汀通过一双沾了口香糖的高跟鞋,判断坐轮椅的女子在撒谎,凶手身份不攻自破,而汀汀却因此陷入危机里。
《法证》里所有的感性角色,都不是猪队友。
无论是理性人物还是感性人物,他们的性格绝对不会影响到基本的专业性。
到了第三部,重案组和法政部的关系,更加缓和。所有矛盾点直接集中在案情上,而不是人际关系上。
重案组的老大凌倩儿和法政部的Dr.钟,直接成了闺蜜。两人配合无间。
在一单新娘枪杀案中,凌倩儿打电话时,Dr.钟无意间听到其中的一个线索——金三长寿司店。
一次在便利店里,鹰眼Dr.钟便注意到一个年轻男子衣服上印有金三长的字样,一边设计拖住男子,一边call凌倩儿。
凌倩儿到场,直接把嫌疑人缉拿归案。
整个过程中,有理性方的智斗,也有感性方的肉搏。
你说爽不爽?
内地很多编剧,喜欢把剧情的矛盾点集中在主角的性格冲突上,认为这样可以碰撞出看点。
但对于一部职业剧来说,比起强强互怼,其实强强联合,更容易造就爽点。
一部职业剧给人的爽点,本该就是专业领域内的利落干净、畅快淋漓。
而不是鸡毛蒜皮,胡乱加戏。
发现没?能被称为童年阴影的剧,多数都是好剧。
比如《大宋提刑官》,再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为什么?因为真实。
《法证先锋》,也因为真实,被封为童年阴影之一。
为什么真实?器材、操作太专业,让小朋友们很容易入戏。
《法证先锋》中,炫富炫技的专业器材和操作出现的频率,仅次于欧阳胖胖的光头。
而且,这些器材,每一部都在更新。
前不久梅小青就在微博上po出未播出的《法证先锋4》里的新器材。
除了器材吸睛,把法医知识融入生活,也是《法证先锋》里一个很有趣的点。
还记得当年《读心神探》热播,飘飘学校里就流行起了“说话时,眼睛向左看表示回忆,眼睛向右看表示撒谎”等犯罪心理学。
而《法证先锋》,也多的是这些实用的医学知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