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天皇、明治……统统都是中国的年号(2)
然而像武则天这样以改年号为乐的行为,到了明清基本绝迹了。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年号越混乱,朝局越混乱。嘉靖年间成书的《丹铅总录》里有一句话:“乱主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要想长治久安,就不要总是变来变去。
所以从明朝开始,一个皇帝终生一个年号基本上已成惯例,只有两次即位的明英宗朱祁镇例外,第一次“正统”第二次“天顺”。清朝也依照了明朝的惯例,所以明清之前的皇帝,一般用谥号庙号来称呼,比如汉武帝、唐太祖、宋徽宗;而明清之后的皇帝,就用年号代替了,例如嘉靖万历崇祯、康熙雍正乾隆。
日本的一个天皇本来有许多年号,而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向中国看齐,立法规定一个皇帝有且只能有一个年号了。
中国的年号比日本久远得多,但结束得比日本的早。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民国成立,从此以民国来纪年,年号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1916年袁世凯要复辟称帝,把年号恢复成了洪宪,但洪宪元年最终只持续了短短数十天。
而许多貌似是日本代表物的词汇,其实都是中国曾经已有的年号。“大和”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白居易李商隐都度过了完整的大和年间;“天皇”是唐末割据政权朱泚的年号,距今也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了;“明治”是大理皇帝段素英的年号,比明治天皇要早八百多年……
年号这东西,在中国自己的历史上已经渐行渐远。它们现在只存在于一堆少有人问津的典籍和火爆荧屏的电视剧里,《贞观政要》、《宣和画谱》、《康熙大帝》、《戏说乾隆》……只是我们弃如敝屣的东西,也有人还在用,而且似乎也没耽误现代化进程。假如将来有一天日本要去把年号申遗,虽然我们能理直气壮言之有据地说“年号本来是中国的”,但可能确实也不会再剩下多少底气。
主要参考:
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
周到《让纪元再现中国元素——关于恢复年号的倡议》
陈灵海《唐代改元小考》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