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明星动态 > 正文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2)

时间:2019-01-18 08:40 来源: 作者: 阅读:

——都是一出场就很明显展示了坏人属性,确实坏,不尊重人、不把人当人、目空一切。这一点包贝尔也演出来了,可是刘亚仁这个坏人的层次丰富之处在于,他不止坏,还是个让人难以捉摸的变态,你根本不知道他在什么时候,会以什么状态什么方式对待你。他的举手投足甚至称得上优雅,这是这个人物真正可恨又可怕的地方,他聪明,有钱,身后还有滔天的权力,他身上体现出的是物质极大满足带来的精神极大空虚。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

这种逐层递进的深度,除了刘亚仁自身的表演,还和黄政民饰演的刑警的表情变化,周围人、周围环境的变化相互碰撞,所以他最后那个笑容,才给人不寒而栗之感。

很可惜,《“大”人物》中没有表现出这种层次和碰撞,王千源和包贝尔的态度一开始就是一以贯之的。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

包贝尔塑造的这个人物的状态也是非常稳定的,暴躁、膨胀、谁也不服,还坏心眼。他不像一个富二代,倒像是一个暴发户二代,他的每一次愤怒,歪嘴瞪眼,仿佛靠的不是钱和权,而是一股蛮力。某种程度来说,他用自己身上令人讨厌的特质撑起了角色。他的“本色”出演为角色加成,观众对他的情感认知也无形地投射到了角色上。所以看到王千源把包贝尔一顿胖揍会觉得大快人心。所以他抖狠也不会让人觉得可怕,只会让人觉得幼稚。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

或者看影片另外两个角色王千源和王砚辉这两个坏人专业户演过的坏人。

《解救吾先生》里的张华,是一个纯粹的“恶”的角色。无端端的坏,狠起来人质、兄弟、母亲都可以杀。吃个饺子都吃得观众心惊肉跳,生怕他会从审问室逃出去,或者吾先生被撕票了。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

其实吃饺子这个情节有什么意义呢?没什么意义,但观众却不由自主地好奇,去解读,去猜测。因为这个动作让他们觉得“瘆得慌”。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

据说王千源演这个“没有来由”的坏人的方式是死磕,他就要四十天不洗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听神经质的音乐,才让自己找到这种极端的状态。

《烈日灼心》里的王砚辉,只出现了短短两分多钟。但就凭这短短两分钟,成了影片最让人难忘的片段之一。当时很多观众并不认识王砚辉这个演员,直说这段像从《今日说法》、《法治在线》里直接剪出来的犯人审问画面。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

这种状态太真实了,说“杀了一大家子人”就和说“吃了一大碗饭”一样自然而然,根本不算个事儿。如果你经常看《今日说法》,对这种画面肯定不陌生,那些犯下了奇案惨案的凶手,复述作案过程通常是面无表情,语气毫无波澜起伏的,他们的内心早已麻木了。

这是演坏人。及格的表演是演出了“坏”,坏得那么直接、粗浅,掩盖了人物身上一切其他的特征。

更高一级的表演是能演出“为什么坏”;是即使剧本没写为什么坏,还要让观众忍不住去猜测为什么坏。看到他得到惩罚,观众不仅会觉得解气,还会觉得可怜,觉得后怕,人性怎能堕落至此。

想起上个月看到郝蕾采访中的一段话,她说好的表演,你永远在演的是一个人,而不是所谓的戏。

“欠揍”的包贝尔,够坏了吗?

演惯了好人的演员突然演了坏人;演惯了坏人的演员突然演了好人,这种反差确实很容易造成一种“突破感”的幻觉。但其实好人坏人,都是角色,王砚辉这样的演员的珍贵之处在于,他把自己融进了每一部剧中,成了剧中人。他在剧中的出现是那么地自然,而离开了剧,你会忘了他的存在。

比起从前鸡肋式的翻拍作品,《“大”人物》进步是明显的,但离一部真正意义上逻辑通顺、人物站得住脚的社会犯罪题材电影,尚有一段距离。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不再用简单的正邪对立讲一个故事,不再用好人坏人界定一个角色。而是真正从本土观众面临的心理困境和心理期待出发,赋予人物和故事生命,翻拍电影才能找到它自身的价值。

手机淘宝搜索“谈资发红包”,抢淘宝年货节通用现金红包,每天3次,最高888元。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