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娱乐最前沿,一个专注明星八卦的网站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头条 > 正文

儿童APP藏隐忧: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推“契约萌妻”广告

时间:2019-01-09 19:42 来源: 作者: 阅读:

  儿童APP藏隐忧:广告推送“契约萌妻” 部分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记者测试15款APP中13款有付费内容,13款收集隐私权限;专家认为应制定针对未成年人产品的政策

儿童APP藏隐忧: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推“契约萌妻”广告

一些儿童APP的开屏广告。

儿童APP藏隐忧: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推“契约萌妻”广告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通知》强调,要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

  2018年12月7日,在中宣部指导下,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在京成立,该委员会由研究网络游戏和青少年问题的专家、学者组成,负责对可能或者已经产生道德争议和社会舆论的网络游戏作品及相关服务开展道德评议。

  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的成立说明人们正对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中存在的网瘾、诱导消费以及不适当内容等问题感到担忧。目前,各种各样的手游APP一方面成为哄孩子发愁的家长们的福利,同时也有许多针对儿童的手游存在扣费陷阱、不适宜广告以及获取隐私等问题。

  2018年12月19日至26日,新京报记者通过采访案例及儿童相关关键词搜索,在华为应用市场下载了15款受儿童欢迎的APP。应用市场年龄分级显示,这些APP的年龄分级大多在3周岁左右,个别如冰雪皇家婚礼、我的心动小狗虽为12周岁,但均有年龄不满7周岁的儿童使用这些APP的案例。新京报记者发现,15款APP中,13款APP有付费内容,11款APP有广告,13款APP收集了至少一项隐私权限。记者在测试水果传奇之旅APP时,一分钟内看到6则广告。冰雪皇家婚礼、我的心动小狗、精灵公主美衣秀等APP中则出现“腹黑老公太嚣张”“阔少的契约萌妻”等广告推送。此外,部分APP没有家长模式或“征得监护人同意”相关条款。

  有专家认为,由于目前我国没有游戏分级制度,面向儿童的手游APP与面向成人的手游APP在审核上是“一视同仁”的,这导致了“一刀切”的问题。对成人来说司空见惯的扣费道具和诱惑性广告,放在儿童面前就可能成为扣费陷阱以及不适当内容。

  儿童游戏内含付费选项,部分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孩子经常会拿手机下载一些小游戏玩,有的是换装类游戏,有的是消除类游戏,都可能导致手机被扣费。”2018年12月24日,孙女士向新京报记者反映。

  根据《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和阅读实践报告(2017-2018)》显示,近年来未成年人首次触网年龄持续走低。截至2017年底,7岁(学龄前)儿童触网比例达到27.9%,10岁前儿童触网比例约70%,而小学生“拥有自己手机”的比例达64.2%。

  2018年12月19日至26日,新京报记者通过安卓手机自带应用市场下载了排名靠前的15款儿童APP,发现其中13款APP都有付费的选项,付费方式包括游戏道具付费,购买“完整版”付费等。

儿童APP藏隐忧:家长模式形同虚设 推“契约萌妻”广告

  其中,一些游戏的付款环节让人“防不胜防”,如东方可儿百变彩妆在游戏进行环节中会对玩家进行新手提示,在提示中玩家点击其他地方都没有反应,只能按照提示操作。但在游戏进行中,系统也会提示玩家点击支付选项,此时玩家虽然可以点击关闭,但在此前新手提示点击其他地方没有反应的惯性下,一般都会进入支付页面。

  “手机APP内有付费选项我理解,但孩子不懂得游戏和实际金钱的联系,会造成盲目消费,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孙女士说,“我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扣走了钱,好在及时发现只有十几块钱,虽然不多,但孩子不懂事,很怕在没发现的情况下被扣更多款。”

  此前的2018年3月,就有关于一名10岁儿童使用奶奶的手机刷走了7000元的报道。

  根据《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在2017年9月的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高端智库论坛上,腾讯游戏总监王磊曾表示,若接到不理性消费投诉,认定是未成年人行为,将一律退费。

  针对上述案例,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方超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如果消费行为确实是10岁以下的无民事能力行为人做出的,监护人可以追认或撤销。但在实际操作中,家长首先要证明消费行为是否为孩子所为,这一点很难。

  “毕竟孩子进行消费,必须使用家长的手机,同时也要解锁手机、知道家长的支付密码。因此证明消费是否是孩子的行为,举证责任在家长,如果证明不了,游戏公司不给也是很有理由的。另外,家长是否尽到了监管责任也值得讨论。”方超强说。

  针对儿童容易点击付费按钮的行为,不少APP推出了家长验证机制。如KaDa故事中,有些故事需要付费订阅,而点击订阅选项后会出现成语填词形式的家长验证选项,只有验证通过才会进行购买;宝宝巴士里有询问儿童年龄的选项,同时在充值VIP的时候会跳出图片验证,通过验证后才能充值。

  不过,一些APP的家长模式孩子也可以轻松通过。例如在小伴龙APP中进入商城消费需要家长模式,但在小伴龙APP中,只要轻轻右滑即可开启家长模式。

  “即便孩子并不识字,也可以划开。”邢台市的张女士(化名)对新京报记者说。张女士5岁的孩子童童(化名)就是自己“摸索”进了小伴龙的家长模式。

  2018年12月26日,新东方在线儿童产品事业部总经理、酷学多纳品牌创建人陈婉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每个儿童APP都在探索着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变现模式,例如:传统的广告变现方式、电商变现模式、“流量+服务”的形式变现。

  “儿童APP中,作为使用者的儿童和作为消费者的家长是分开的。对于儿童APP领域来讲,现在好奇、尝鲜和试试看的消费心理已经过去,家长愿意为真正优质的内容付费,同时也对产品的品质、服务、知名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下,开发者应该沉下心来,关注产品体验的提升,一切运营和销售的手段(如弹屏、付费道具等),只能解决短期的收入增长,长期看,理性的消费市场下,只有真的优质的产品才能得以存活并长期发展。”陈婉青表示。

  一分钟内现六则广告,有的推送“腹黑老公”“契约萌妻”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