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的晋江,风雨飘摇的网文(2)
另一位作者@黑蹼蛙风魂被标黑的更离奇:只是“只是”两个字而已。这让人想破脑壳也不知道到底哪里犯了错。
以往关于晋江的负面用户体验累积到现在,也一定程度上推动这次“作者修改文章收费”事件发酵得那么大。
说崩就崩的服务器,还停留在十年前的界面,用户体验不好的APP……加上苦苦等待半个月等来的却是权利不对等的新规,难免有人心态崩了。
自然,在每次的矛盾中,最容易挨骂也最好骂的,也只有夹在中间的晋江,这个在读者和作者眼中永远只吃不吐的晋江。
网络文学平台无人好过
近日这波纠纷中,最让用户心寒的莫过于iceheart回应长文中的一句话:“400多万篇文章,成了我们前进道路上巨大沉重的包袱。”
老用户只觉得寒心:若没有这些年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支持,晋江怎么会成功?
不过,晋江真的如此罪大恶极吗?
iceheart的用词固然不太讨喜,但不被断章取义的话,其实说得也没错。
或许我们可以换个更宏观的视野看待它屡屡成为众矢之的的处境:作为网络文学行业的一大巨头,它所经历的可能只是很多事情的前奏和缩影。
不难观察到,今年整个网络文学行业都越发被收紧。
5月,晋江和起点中文网同时被约谈整改传播导向错误、低俗色情小说等问题,晋江原创分站也因此停更15天。
约谈结束的站长iceheart心有戚戚焉,发文称“审核的标准比以往更严”,苦劝作者,连“我们建议不妨认真拥抱柏拉图”这种自杀式发言都出来了。
晋江和起点身为女频和男频网文的两大领头羊,当时被北京和上海两地联合突击检查,颇有抓典型的意味。
但如今已经不是只有出头鸟才会被枪打。
7月15日至17日,国家新闻出版署约谈、整改了12家网络文学企业,其中还包括红袖添香、网易文学、咪咕阅读等比较知名的平台。这一波“净网行动”中,晋江选择主动停更、内容自查。
早在2014年,晋江为配合互联网环境的清扫整顿,主动开展“网友扫黄”活动。
之所以发动网友一起,还是那个原因: 文太多,人太少。
当时这波自查提高了审核标准,以前过审的文章现在需要重审。1500万个章节,时间紧迫,“网友平均每天审半小时,也需要3万个网友连续十天,每天审150条,才能完成目标。” (来源:南方周末)
到现在,晋江的审查机制也依然要依靠网友的力量:两道机器审核后还要有至少三位网友审核,只要有一位网友审核不通过,就将进入“高级终审”环节。
然而这也引发了很多乌龙和作者的不满:我啥都没写啊,为什么就待高审了?
“人力负担不了巨大的审核工作量”,成了晋江运营的主要矛盾之一。
被iceheart说成“包袱”的400万篇小说数据库,记录着晋江是怎么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网络小说的繁荣,也在这个有了新标准、新规定的当下,成了烫手山芋。
来自外部的压力,晋江的一个举措是向自己下方的作者和读者转嫁,但做得并不高明。
用晋江币鼓励读者们参与审核,结果这个机制常常让作者叫苦不迭;设置修文门槛想减轻审核工作量,因为手段不当又加深了作者的对立情绪……
一次次地,这些冲突累积成了作者读者体验的下降和对平台的失望。
晋江把自己陷进了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在外卑躬屈膝、回家说一不二的是它,最终两面不讨好的也是它。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晋江身为人人盯着的行业领头羊,也只能进步、不能退步。这就意味着它如何平衡好审核机制和用户体验,将长久是个难题。
晋江会不会也把旧文库一锁了之,会不会流失优秀的作者,会不会因严苛的审核伤害创作的生命力……这些都是令人担忧的未知数。
或许等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们才会发现,平台、作者、读者之间互相的敌视和算计中没有胜利者,只有无奈的缴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