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西民歌在左权”:历史人文与时代传承的文化魅力(2)
而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的举办,让广大文艺工作者欣喜的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后继有人,左权民歌手不仅有刘改鱼、石占明,更有崔瑞宁这样的后生,还有像王国平这样,换下白大褂就能上台表演的民间高手,更有左权小花戏最小传承人王煜琪这样的后备力量。比赛中涌现的各地民歌手和外国歌手,更让左权民歌有机会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行深度交流,为左权民歌、中国民歌、世界民歌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随着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落幕,各项活动也进入收尾阶段,但是大赛带来的红利正逐渐显现。往日少人问津的文化旅游项目,如今成了香饽饽。为抢占太行生态文化旅游板块商机,省内外知名文旅企业纷纷派专业团队对所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实地论证、分析评估,为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
每天到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12名讲解员忙都忙不过来,别的工作人员只得临时上去讲解。纪念馆馆长冯耀武说:“以前每年这个时候,虽说是参观的旺季,一天也不过一二百人。今年‘民歌汇’开始以来,每天来参观的都在2000人以上,人还在一天比一天增多。”突堤村青年妇女陈燕唱着民歌卖凉粉,生意很火爆,“俺是沾了民歌赛的光。俺以前卖得再好,一天也就几十碗。现在一天能卖四五百碗。你们瞧,搓苦荞麦搓得俺手都肿啦,但俺这是手疼心甜。”
非遗集结场博览会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非遗手工艺品。在一个挤满客人的摊位后面,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正飞针走线纳着鞋垫。旁边一个人介绍,老人叫刘锁兰,是曹家寨村人。刘大娘说,她纳鞋垫纳了几十年,纳成后全都送人了,如今才懂得能卖钱。这回村干部央她来纳鞋垫,纳成后有人就要买,问她一双多少钱?她说瞧着给。结果,顾客给了200元,急得她直说“不值那些钱”,但顾客说“这鞋垫是手工艺品,可值钱呐”。
我们欢悦地看到:一幅生态文化旅游蓝图正在太行山上徐徐展开,左权这座古老的小城,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依靠不断传承和创新,正全速前进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