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超话榜的时代,中国粉丝都是怎么追星的?(2)
像“超级粽子吧”、“路过吧”等贴吧更是当年各种垂直粉丝玩得风生水起的聚集地,粉丝共黑子一色,爆料与谩骂齐飞。
如今我们回想起十几岁时爱过的明星,总习惯性地觉得那段时光有一层美好的时光滤镜。
记忆里的他们,蔡依林励志,萧亚轩时髦,王心凌甜美,张韶涵童颜巨肺……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然而当年真实的粉丝混战情况,却是每个粉群都有个能扯头花扯到天荒地老的对家。
单是真情实感地喜欢蔡依林一个人,就足以从徐怀钰撕到萧亚轩再撕到滨崎步,从来没从战斗第一线下来过。
答:或许真的没有尽头
经常捉对厮杀的还有王菲和张惠妹,周杰伦和王力宏,周杰伦和陶喆,Twins和S.H.E……
到底谁人气更高,谁更有才华,谁成绩更好?每个问题在当时的贴吧撕个几百页的高楼根本不在话下。
甚至S.H.E这样三个人关系好得像亲姐妹的组合,“唯粉”一样撕队友撕公司撕得血雨腥风,甚至需要S.H.E在官网亲自发文叫停。
仇恨更是能滋生忠奸难辨的无间道大戏。
一方说对方使坏,一方说是有人“黑装粉”,不管孰是孰非,跟现在粉圈勾心斗角的一些恶毒手段相比也不遑多让了。
按照今天的逻辑,越是底气虚的明星,才越需要靠粉丝的力量来粉饰太平。
当年这些实力歌手的作品和人气已经那么厉害了,还需要粉丝如此凶残地维护他们吗?
但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有粉丝,有粉丝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的地方就有无休止的乌烟瘴气,哪一代都逃不过。
不管是当年撕谁的成绩更好,还是如今轮博女工数据灌水,这个争的本质,都是要给自己的偶像挣一个排面。
只不过,曾经的音乐市场足以让当年冒出头的歌星们健康发展。粉丝无论通过造势和吵架给偶像营造出多大排面,终究也只作用于自己内心的满足感,而不会真的和偶像作品与实力的含金量发生多大关联。
如今根深蒂固的流量逻辑里,粉丝无微不至的呵护反而像一层茧,将他托举在可以触及到资源、商业合作的高处,却也塑造了一个与现实割裂的乌托邦。
不过,今天赢了这场battle的中老年粉丝也大可不必哀叹“年轻人就这么完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蔡徐坤和他的粉丝被全民围攻更不是什么新鲜事。
自诩为“大众”的群体,和某一个风口浪尖上的粉丝群体,这二者之间的战争或许永远不会消亡。
在蔡徐坤之前,众矢之的是被称为顶级流量的“四大三小”。
再之前,是BIGBANG、EXO、SuperJunior等在国内大火过的韩流明星。
当年,由粉丝生态而起的矛盾曾经几度引发帝吧、魔兽世界吧等直男密集型贴吧发起爆吧攻击,也算是当年具备时代特色的行为艺术了。
再往前,被炮轰的总是那些通过选秀出来的高人气新人。
他们实力不过尔尔,出道全靠粉丝支持,不管是支持的还是谩骂的,他们受到的待遇俨然就是当年的流量明星。
曾被恶毒嘲笑的武艺粉丝应援
再再往前,或许许多人已经忘了或者不想承认,被“主流”抨击、象征着当时年轻人品位乙烷的,正是在长辈眼中那个又不好看、还根本听不清在唱什么的周杰伦。
当代年轻人追捧的流行文化,永远都会受到上一批掌握流行文化话语权之人的严苛审视,纷争在所难免。
在被互联网拎着高速前进的时代,后者愈发容易有一种错觉,觉得时代是突然变坏、突然断代,有些纯粹是突然被打碎的。
然而可能并不是。
就像这两天的纷争里,大家都在感叹“曾经的华语歌坛多好,什么都是实打实的”,却随着周杰伦和假数据的陈年往事又被提及,许多人才想起、或者刚刚得知——
其实早在十年前,周杰伦就怼过有些唱片公司为了旗下艺人的销量“买榜”,而被怼的陈泽杉解释说自己这么做,也是因为大家突然都在走这种“捷径”,用这些并不真实但博人眼球的数字制造话题。
来源:南都娱乐周刊,2010
或许很多被视为“坏”的事情,都是慢慢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直至今日这个被裹挟其中的人已经难以和外界对话的境地。
从“中老年粉丝”当年的疯狂到现在最新年轻人粉丝的疯狂,其实追星心理中那些集体无意识的狂欢、排除异己的极端心理和自我投射都一脉相承,却在今天这个被刻意引导的畸形环境中有了变异的表现形式。
当又一次的战争落幕,或许胜利的一方更该追问的不是怎么打倒下一个蔡徐坤,而是总能诞生下一个蔡徐坤的土壤,如何才能不那么让人容易疯狂。
END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