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后一位贵族,敢怼刘銮雄李泽楷,他究竟是什么段位?
上周末,香港传奇人物的儿子邓裕铿与男友结婚,藏青正装搭黑色功夫鞋,品位不一般↓↓
婚礼很小,嘉宾来头很大,一群莺莺燕燕围着两个帅哥牵手:英国王室第一个黑人子爵夫人Emma Weymouth,Tatler杂志特约编辑olivia,泰国女星宝拉;还有众多香港富二代,林青霞继女邢嘉倩,港龙创办人曹光彪孙女,美国时装大亨曹其峰及女儿曹颖惠……
当红品牌设计师吴季刚也到了↓↓
邓裕铿长这么帅,归功于母亲:红装银发的香港演员张淑仪↓↓
他的家境和品位,就来源于父亲了。
婚礼地点选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小城,这是邓裕铿父亲最爱的度假地:意式大餐、中式灯笼、烟火表演,整个风格是极会享受的舒适和精致。
他父亲叫邓永锵,游走于东西方名利场,被称为“香港最后一位贵族”,来看看。
邓永锵与戴妃是故交
邓永锵Sir David Tang,一看就是有爵士头衔的人,还拥有英国女王亲授的爵级司令勋章KBE,可以说顶级厉害了。
举个例子吧,贝克汉姆还是英国人呢,得到的OBE勋章比他整整低两级,梦想一辈子的爵士头衔更是没影。
这对于邓永锵来说并不费力,都说三代才出贵族,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香港的名人富豪。
曾祖父邓志昂19世纪到香港经商,创立银行,是早期太平绅士,曾经捐建邓志昂中文学院;爷爷邓肇坚是企业家及慈善家,创办九龙汽车公司,香港有好几十座建筑以他的名字命名。
香港大学邓志昂楼
他父亲是太平绅士,也有爵士头衔。
作为豪门长孙,邓永锵David Tang从1954年8月2日出生,就是重点培养对象。13岁送到剑桥最古老的佩斯寄宿学校读书,一点英语都不会讲,“要见爷爷,得先打电话给他秘书。”他有时候还要打零工赚钱。
真正大家族少爷的性情,是什么时候都能让自己开心。
他迅速适应学校生活,英语之流利自不必说,日子也是想怎么玩怎么玩,迷上了赌博。
20岁,他在赌场输光了爷爷给他买房的4万英镑,这时爷爷的律师要过来看房。他有家族实力,轻而易举就借到朋友的房子,等律师一走,他马上再问朋友借了五千英镑,再入赌场,一周后赢了6万英镑,买下朋友那间房子。
这样的手笔,一般人早吓坏了,邓永锵回忆起来,不但毫无悔意,还一脸坏笑地说:“我觉得我们一定要冒险一点。”
举重若轻、投机运作,这可能是家族赋予的一种底气,往往在这样的阔少身上才有。
但要说他是一个混吃好赌的二世祖,那又错了,这似乎只是他性情中爱玩的一面,真正从家族继承的经营能力和积累资源能力,常人难以企及。
他在香港、北京和伦敦都有豪宅,家里布置精致,到处是搜罗来的古董,都货真价实,连文华东方酒店也借他的房子拍照↓↓
从书房触手可及的堆书,而不是整齐的书橱,也看得出是个读书人。
邓永锵的身份之一是学者,研究的还是最深奥的哲学专业。曾先后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拿到哲学博士学位,在剑桥大学攻读法律。
完成学业回到香港,爷爷把他安排在邓氏律师楼当见习律师,要培养接班人。但他并不喜欢做律师,更不高兴在爷爷的眼皮底下。说不干就不干,一转身加入英资太古洋行,又回到了英国,任性啊……
1983年,邓永锵获得北京大学聘请,讲述现代西方的哲学思想。
作为第一个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香港人,他住专家楼、月薪600元人民币,相当于领导人级别待遇了。
他的眼光远不止教书,班上的学生是首批公费留英博士生,“我就是要广交朋友,你们这些人将来都是国家栋梁,以后我会有事求你们。我不为钱,每个月给我600元人民币的工资不算什么。我要的是给我一个宿舍,有落脚之处,跟人打交道。”
这个天价还真不算什么,他经常带学生去王府井酒店的豪华餐厅吃西餐,参加高级派对。
讲课风格放现在看也是潮流,学生说他:“瞎聊胡侃,天南海北,笑话连篇。”
没多久,他的内地人脉就带来商机。英国公司邀请他做驻香港代表,开拓中国内地的业务。
巩俐拜访他创立的“上海滩”
跟人打交道、开趴体、积累资源,这种能力与生俱来,而且乐在其中,如此完美地融合东西方生活方式,太少见。
深谙哲学和英国文学,这让他跳出了一般富豪的段位,更多名流喜欢找他聊天和办事,华丽丽的朋友圈晃瞎眼。
与英国王室的关系不一般,在戴妃结婚前就是故交,这是在威尼斯出访↓↓
戴安娜到访香港时,专程去他开办的会所捧场↓↓
是查尔斯王储在华基金会的主理人,刘嘉玲跟着他进贵圈↓↓
卡米拉儿子发布新书,他去给母子俩捧场↓↓
尤金妮公主↓↓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
另一位前首相布莱尔↓↓
工党领导人科尔宾↓↓
凯特王妃的妹妹皮帕↓↓
与英国超模凯特·莫斯,是数十年好友↓↓
末任港督彭定康也服气,给邓永锵的新书作序,这样写:David Tang是“上流社会里最有人脉的人”。
邓永锵也说“最不缺的就是朋友”,这让他做成了很多跨界的事。
做生意是本职工作,受邀担任过各种贸易公司代表,自己创立一家雪茄公司,人称“雪茄大王”。
其他富豪做生意就罢了,他的人脉太广,组成上流社会交际圈。
在中国银行旧址的顶楼三层,花4000万港币创建顶级私人会所“中国会”China Club。在上世纪90年代,入会价高达15万元,年费1万元,北京、新加坡也有会所。
(责任编辑:admin)